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2、凝血酶时间(TT)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AT-Ⅲ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量和质异常3、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常用APTT对肝素抗凝治疗进行监控。4、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增高:烧伤、糖尿病、急性感染、急性肺结核、癌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妊娠、肺炎、胆囊炎、心包炎、败血症、肾病综合症、尿毒症、急性心肌梗塞后。......
凝血检验测试的项目的影响因素一、病人自身的准备及影响因素1、以年龄来确定参考范围:凝血项目检测与年龄相关,尤其对新生儿和婴儿的凝血试验结果很重要。2、身体状态,疾病:月经期、妊娠期、肿瘤、肝脏疾病、肾病综合征、类风湿、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等。3、药物:不同药物对不同试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检验结果和临床状
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对检查轻型凝血活酶生成障碍的原因甚为有用。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Thromboplastin generation test TG草酸钠抗凝静脉血2ml。该试验是将受检者和正常人吸附血浆或血清进行各种组合,并提供磷脂和Ca2十,此时内在性凝血活酶的生成速度与参入各凝血因子的活
凝血测定大多数都用在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各种凝血因子,用于凝血、出血及血栓疾病的诊断。由于其反应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酶类检测,当其起动因子被某个因素激活后,就会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检测结果的极大误差,笔者通过临床测试,总
凝血酶原活动度(英文缩写PTA)是用来检测肝脏凝血障碍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可根据凝血酶原活动度评判预后情况如何。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意思是什么? 1) 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值75%~100%; 2) 凝血因子大部分在肝细胞内合成,当肝脏实质受到损伤时,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动度可呈不同程度的减低,
凝血检测不仅为心血管病抗栓用药安全提供指导,在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上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出血性疾病做准确诊断需综合患者的出血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整体判断。实验室检查最重要的包含止凝血初筛检测、血小板功能检测、凝血因子缺乏的特殊试验、凝血因子抑制物分析等。其中,止凝血初筛检测主要包括凝
静脉血栓的患者出院后,常需要口服华法林维持治疗一段时间:一般对于初发血栓,建议口服3~6个月;对于无诱因又出现的血栓(原部位复发或其它部位出现新的血栓)建议要延长口服甚至终身服用。 华法林的最大的作用是抗凝,就是防止血栓形成或蔓延,这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出血,而有些出血可能是会致命或
肝促凝血活酶试验Hepatoplastin test (HPT )静脉血2ml,以109mmol/L的枸橼酸钠抗凝。HPT活动度能较正确地反映血浆因子Ⅶ、Ⅱ、Ⅹ的活性变化,特别是当肝细胞损伤或肝功能异常时,Ⅶ因子最先减少,因子Ⅱ、Ⅹ的减少次之,故本试验对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较PT敏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本品为牛血或猪血中提取的凝血酶原,经激活而得的供口服或局部止血用凝血酶的无菌冻干制品。按无水物计算,每1mg凝血酶的活力不可以少于10单位。含凝血酶应为标示量的80%~150%。制法要求本品应从检疫合格的牛或猪血中提取,生产的全部过程应符合现行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性状
凝血酶原在电泳上分布在α2-球蛋白部分,等电点为pH4.2。含于Cohn分带Ⅲ/2之中。可被67%饱和的硫酸铵盐析。可用BaSO4、MgSO4吸附。在机体内的半减期为23—36小时。它在凝血过程中变为凝血酶,其大部分可被消耗掉,残存在血清中者在15%以下。凝血酶原生成于肝脏,生成时有维生素K参与。凝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的APTT、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纠正试验、凝血因子活性测定,血友病甲、乙的诊断和鉴别不难。但需与因子Ⅺ缺乏相鉴别,后者是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父母均可传递,临床出血症状较轻。依据凝血活酶生成不良,正常吸附血浆及正常血清均能纠正,以及血浆因子Ⅺ活性减低或消失
凝血酶原是由肝脏合成的维生素K依赖因子之一(其他有因子Ⅶ、Ⅸ、Ⅹ、蛋白C、蛋白S和骨-羧基谷氨酸蛋白质)。含579个氨基酸残基的单链糖蛋白,分子量72,000.自N-末端起,有1个Gla区(1-40),2个环区(41-271)和1个催化区(271-579)。Gla区内含10个r-羧基谷氨酸残基,
凝血诊断试剂盒的研发最关键的是原材料的获得,原材料的质量不同会直接影响到试剂盒的性能指标,下面我将最常用的一些凝血原料做一个介绍。PT兔脑粉将新鲜兔脑彻底除去软脑膜及血管网,用生理盐水清洗,置于研钵中加丙酮研磨,使得脑组织完全脱水成灰白色细粉末,用滤纸过滤干燥即可。 重组TF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分子
科学家们发现多聚磷酸盐在凝血过程中参与了多个阶段,并且涉及了静脉/动脉堵塞(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Illinois大学的研究人员用一些小分子阻断多聚磷酸盐的活性,成功缓解了动物模型的动静脉血栓和炎症症状,提出这类分子可用于血栓治疗。目前市面上的血栓治疗药物会引发出血,而这项研究将有利于大大减少这
第一节:止血与凝血功能的检查一、出血时间(BT)测定意义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管结构或功能异常:如坏血病、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性假血友病(von Willebrand病)。血小板数量异常:如种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病、血小板无力症。其他:如低/无纤维蛋白
【摘 要】 现代观念一直更新,凝血参数检测已逐渐重视,影响凝血参数检测因素直接影响对病人的诊断与预后,病人的凝血参数临床价值已发生很大的变化。 【关键词】 凝血参数 临床 现代观念一直更新,凝血参数检测已逐渐重视,影响凝血参数检测因素直接影响对病人的诊断与预后,病人的凝血参数临床价
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是指血液离开血管,在体外发生凝固的时间。它与出血时间不同,主要是测定内源性凝血途径中各种凝血因子是否缺乏,功能是不是正常,或者是否有抗凝物质增多。根据标本来源,凝血时间测定有:毛细血管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
制法要求本品应从检疫合格的牛血或猪血中提取,生产的全部过程应符合现行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本品为动物来源,工艺中应有病毒安全性控制的方法和措施,所用动物的种属应明确。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冻干块状物或粉末。每1ml中含500单位的0.9%氯化钠溶液可微显浑浊。检查水分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通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本品为牛血或猪血中提取的凝血酶原,经激活而得的供口服或局部止血用凝血酶的无菌冻干制品。按无水物计算,每1mg凝血酶的活力不可以少于10单位。含凝血酶应为标示量的80%~150%。制法要求本品应从检疫合格的牛或猪血中提取,生产的全部过程应符合现行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性状
随着血栓/止血检测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与监测提供了许多富有参考价值的依据,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可和欢迎,使血栓/止血的检测无论是在科研上还是在临床常规应用上都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凝血仪的广泛使用紧随着血栓/止血检测的发展步伐,从十几年前的仅有凝固法检测的半自动凝血仪
凝血过程通常分为:①内源性凝血途径;②外源性凝血途径;③共同凝血途径。现已日益清楚,所谓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并非绝对独立的,而是互有联系,这就是进一步说明凝血机制的复杂性。在生量条件下,凝血因子一般处于无活性的状态;当这些凝血因子被激活后,就了生了至今仍公认为的“瀑布学说“的一系列酶促反应。1.内源性
凝血因子的检测现在能轻松实现的有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血浆因子Ⅷ、Ⅸ、Ⅺ和Ⅻ的促凝活性测定、血浆因子Ⅱ、Ⅴ、Ⅶ和Ⅹ的促凝活性测定、血浆因子ⅩⅢ定性试验和血浆因子ⅩⅢ亚基抗原测定。 1.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1)原理:FIB检测有凝血酶凝固法(Clauss法)
开展凝血检测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具备极其重大意义,除了对出血疾病的筛查与诊断外,还用于血栓前状态的检查,所以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至关重要,现介绍如下:1. 标本的采集1.1 采集血标本前,要让病人处于空腹和平静状态,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和神经紧张都会引起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凝血和纤溶活性的增强。1.2 采血时
正常女性在妊娠及分娩期体内凝血、抗凝和纤溶功能均发生明显改变,血液中凝血酶、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抗凝及纤溶功能减弱,血液呈现高凝状态,这一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孕期进行凝血功能监测,可早期发现凝血功能异常变化,对预防和抢救产科并发症有一定意义。一、妊娠期凝血
分类血液系统药物>
促凝血药剂型每瓶100U,200U,500U,1000U,2000U,5000U,10000U。药理作用凝血酶能使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局部应用后作用于病灶表面的血液很快形成稳定的凝血块,用于控制毛细血管、静脉出血,或作为皮肤、组织移植物的黏合、固定剂。pH
一、凝血酶原时间(PT) 1、正常参考值:12-16秒。 2、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
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 Ⅲ)。AT Ⅲ是凝血酶及因子Ⅻα、Ⅺα、Ⅸα、Ⅹα等含丝氨酸的蛋白酶的抑制剂。它与凝血酶通过精氨酸-丝氨酸肽键相结合。形成AT Ⅲ凝血酶复合物而使酶灭活,肝素可加速这一反应达千倍以上。肝素与AT Ⅲ所含的赖氨酸结合后引起AT Ⅲ构象改变,使AT
凝血机制包括凝血和抗凝两个方面,两者间的动态平衡是正常机体维持体内血液流动状态和防止血液丢失的关键。机体的正常止凝血,主要依赖于完整的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正常的血浆凝血因子活性。血液凝固简称凝血,是血液由流动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它是止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血过程是
溶血(Hemolysis)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人血浆的等渗溶液为0.9%NaCl溶液,红细胞在低于0.45%NaCl溶液中,因水渗入,红细胞膨胀而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在体内,溶血可为溶血性细菌或某些蛇毒侵入、抗原-抗体反应(如输入配血不合的血液)、各种机械性损伤、红细胞内
体内组织损伤时释放出因子Ⅲ,也称为组织因子。在Ca2+存在下它能与血液中已活化的因子Ⅶ形成复合物,就能使因子Ⅹ激活,此后就与内源性激活途径的反应步骤相同。通过外源性途径血液凝固在10多秒钟内就可以完成,而通过内源性途径则需数分钟。因子Ⅲ为一膜糖蛋白,由263个氨基酸残基所组成,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 附录X N 人凝血因子VIII测定法(一期法)本法系用人凝血因子VIII缺乏血浆为基质血浆,采用一期法测定供试品人凝血因子VIII效价。试剂(1)3.8%枸橼酸钠9.5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250ml。(2)咪唑缓冲液(pH7.3)取咪唑0.68g和氯化
上一篇:铲除床上螨虫用什么药
下一篇:凝血四项的查看项目-有来医师